![]() | |
基本资料 | |
萌属性名称 | 战锤 |
---|---|
萌属性别称 | 军用锤 |
萌属性类别 | 武器 |
相关萌属性 | 锤、钉头锤、棍棒 |
![]() |
战锤是世界多个地区都出现过的一类冷兵器,尤其兴盛于欧洲中世纪。其设计类似于传统的锤子,同时拥有许多发展分支,如T字锤、钉头锤、圆锤等。同时也是ACG文化中出场率较低的冷兵器。
战锤是一种繁盛于中世纪晚期的冷兵器,其设计类似于传统的手工用锤子(比如敲钉子用的钉锤)。简单粗暴,讲求一击就能使对方失去战斗能力,或是直接击杀。
在ACG文化中出场率较低,因为没有刀或剑那样美观优雅,或像长枪那样帅气,使用者多半是生猛的魁梧大汉或是特定种族比如矮人,但妹子用起来就是反差萌了。
最古老的锤在欧洲、北非、近东地区都出土,有球形、梨形、饼型等形状,材质为石头、铅、铜和青铜。都磨制得很圆润工整,圆形可以保证在各个方向上的打击受力均匀,使得锤头更耐用。锤柄一般会用树木致密坚固的树瘤部分制成,然后在柄上加一个球型的锤头。用树瘤做锤柄在欧洲一直延续到近代。
在公元前25至20世纪的欧洲地下墓穴文化时期,多瑙河至乌拉尔地区的古人制作石锤的技艺已经很精湛了,直径超过10厘米的球型的锤体圆润工整比例协调,有些战锤上面还加工出了四个凸起,凸起之间90度夹角非常准确,这在四千多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技术。
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3世纪这将近一千年的时间内,在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这些波斯帝国的故地使用有长套筒的棒状锤首。这种锤首上面也使用三角锥,棘突、乳突、叶片甚至浮雕来进行打击。这种特征明显的战锤锤也被考古工作者称为巴勒斯坦型锤。
最古老的印度锤由石头制成锤首,锤首呈飞碟形状,直径在7至12厘米,厚度在2.5至5厘米。也有球形和梨形的石锤首,直径在6.5至8.5之间,重量要比飞碟型的轻些。从公元前3世纪起,印度的锤首开始由青铜铸造,有飞碟形、球形、梨形、多边形等。在印度西北地区由于受到波斯的影响,锤首也出现了长的套筒。
战锤由木质手柄和金属锤头构成。手柄的长短不等,最长的大致相当于斧枪,最短大约与狼牙棒相同。在打击过程中最容易损坏是锤头和锤柄的连接处,所以很多锤首会在下端增加一个套管来保护木柄,或者从顶部楔入金属销子加固。他们将金属销子插入喇叭状的棒体内,然后再用金属环箍箍紧固定或者金属套筒套上再用钉子从旁边固定。在考古发掘中,经常发现有加固的长金属销子比锤头还重的情况,可见古人对于锤子坚固程度的重视。长战锤子通常用以对付骑兵,而短的多是在近距离或马背上使用。战锤的锤头往往在一端有尖刺。尖的那头能够贯穿盔甲,而平头则可以震击。许多战锤一般会做出棱角、凸起,以利于在更小的面积下产生更大的破坏力。
早些时候战锤的使用并不算特别广泛,它们往往是战士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所有武器都被打落的紧急情况下使用。为了保证锤在作战中不会掉落,包裹皮革的柄上会穿柄绳挂手腕上。柄绳有时候会穿在柄尾,有时候穿在柄尾稍微靠上的位置。
由于十四世纪和十五世纪中世纪战场的盔甲表面硬化,战锤逐渐被重视起来。战锤的特点是相对于刀剑易于制造而且成本低廉,可以打伤穿着铠甲的敌人。即使是穿着重型铠甲的敌人,他们的手和头部依然可以受到锤子的严重伤害。到了全金属六叶锤时代,甚至胸背的重甲也会被战锤击穿。所以在中世纪锤子成为在士兵甚至农民手中普遍受欢迎的武器。锤一直以伤害力大,打击短促有力而被骑士们推崇。在作战中骑兵们也喜欢用比步兵更长更重的单手锤。破甲的战锤也同步发展采用了更重的重量,更强的材料和结构和更大的尺寸。破甲用的战锤最大直径可达15厘米,重量可达3公斤。重锤的打击力越大,重心就越是前移,但是这也造成了反应速度会变慢。所以重锤利于攻击而不利于防守,使用重锤的战士往往需要在另一只手有盾牌或者其他武器来进行防卫。在当时的剑术学校里对于重锤的防护以及使用都会加以重点培训。
在14至16世纪的欧洲,由于重型铠甲的装备,步兵开始使用双手的长锤并加装更重的锤头来破甲。所以在步兵长矛方阵里出现了长锤兵和长戟兵。双手长锤的攻击能力强大,可以冲开敌人的阵型。但是相对防守能力薄弱,需要和其他兵种配合作战才能起到作用。所以长锤兵在步兵方阵里占少数,战时处于方阵后面,在两阵抵近纠缠时上前来打破敌人的阵线。由于长锤重量沉重会消耗很多体力,长锤兵在战斗一段时间后会退回阵后休息。为了增加长锤兵的防卫能力,长锤都会在顶端加长刺已在紧急时刻作为短矛来防卫自己。同样理由,双手锤的柄底端也会套上尖锥,在列阵时插入地面起固定作用也在紧急时刻做短矛用。
战锤的一种:羽锤,从公元10世纪起就在欧洲及亚洲受到普遍欢迎,因羽毛状用作打击的叶片而得名,这种结构设计在保障强度的情况下减轻了锤的重量。羽锤的可以有不同的叶片数,使用高强度钢的情况叶片可以只有4叶,但是大多数战士会选择6叶,即六叶锤。这种武器又称“晨星”,因其6个叶片像晨星的光芒。六叶锤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的特点是六个放射状分布的叶片。尖锐的叶片均匀分布将打击力汇聚为一点产生可怕的打击伤害。全金属的六叶锤除了锤头可以砸击以外,金属的柄也可以格挡敌人的刀剑。在顶端往往加凸起的顶帽,以固定锤头并有戳击的功能。为了防止敌人的刀剑顺着杆伤到持锤的手,在靠近手持的上方加装了铜制或铁制的护手环。为了防止锤滑落,在柄底也加装了铜制或铁制的底镦,这个底镦也可以反手起到砸击作用。
在欧洲随着六叶锤的普及,其它形制的锤都慢慢被替代。到了17世纪,基本上都是六叶锤的天下。但是随着铠甲的衰落,重型六叶锤也退出历史舞台。轻型的锤作为攻击轻甲敌人的武器和权威的象征又开始出现。
在15至16世纪的莫卧尔王朝时期,印度的战锤带有浓郁的波斯色彩。螺旋形、枣核形、球形、碟形、苍耳形都有,有不同数目叶片的羽锤也开始使用。这个时期的印度球形战锤往往会在顶端有个长的尖刺,或者在圆形锤的腰部有一圈尖刺,这是个比较显著的特征。在印度和波斯地区,金属锤柄的长度从57厘米到120厘米不等,锤柄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有箍形或球形的凸起来增加摩擦同时也强化了柄的强度。同时也是末端的手柄的护手。有时候锤柄内会放入5个钢珠或者在锤柄上套5个活动的钢环(5在伊斯兰教义中是神圣的数字),这些附件显然装饰性大于实用性。在晚期的印度锤出现了刀剑一样的手柄护手,在护手内垫以缓冲的布料同时在柄的末端有一个稍微弯曲的圆刺,这也是这一时期印度战锤的显著特点。
从中世纪到19世纪,在波斯王朝的伊朗地区的军官或官吏一直使用一种称之为‘百夫长权杖’的战锤,这种锤锤首捶打成鬼头,牛头或者人面形状,上面有生动的五官,耳朵和犄角则是用于打击的凸起部分。这种锤在挥舞的时候,空气通过镂空的鼻孔,嘴巴和耳朵会发出啸叫的声音。但这种锤更多的功能是权杖,为中高级军官或地方长官显示权威所用。
战锤因无刃和低杀伤力不被军队广泛采用,只是被少部分将领作为特殊武器使用。直到宋金时期随着金国士兵在铠甲上的投入提升,传统的劈砍类武器难以发挥作用,战锤这种低杀伤力但是破甲能力强的武器才被军队广泛使用。此外明朝北方边境防卫军会使用钉头锤狼牙棒来应付蒙古骑兵。战锤与其他冷兵器在清晚期一并被停止使用。建国后,战锤被用作低致命性的警用武器。
此外,战锤在中国传统古典小说里经常出场。《说岳全传》中的岳云、《西游记》中的灵感大王都使用双锤作为武器。 (待补充)
在16世纪以后,由于火枪的大规模使用,冷兵器逐渐地位下降缓缓退出历史舞台。特别是作为破甲武器的战锤,随着铠甲的消亡而首当其冲。但是在波兰、奥斯曼帝国、德国、匈牙利、乌克兰、俄国、法国、波斯帝国等地战锤渐渐变成了一种权利的象征。君主和元帅的权杖就是由战锤演化而来。甚至近代匈牙利的警察都用一把小小的锤形警棒来象征他们代表的国家权力。
但是砸到人还是很疼的
在科幻、奇幻作品中的战锤多半有大得不正常的锤头,典例如《怪物猎人系列》里的重锤类武器。当然,考虑到尺寸过于夸张,这些超重型战锤多半也会分配给一些设定上就体型且力量都十分巨大的角色使用,比如《辐射系列》中,超级变种人就会用建筑工砸墙用的大锤、或是连着混凝土块的钢筋束作为战锤使用。
《辐射4》剑圣流玩法的毕业武器就不是什么刀啊剑啊啥的,反而是一把锤子和一把匕首→_→
同时,幻想的战锤偶尔也会增加一些驱动力来源以增大杀伤力。《辐射系列》里就有这样的火箭动力锤,由一个迷你火箭发动机驱动以增大捶打的破坏力。
|
|